从 0 到 1,申论 75 分备考指南

查看全文
是理解的深度精准度和逻辑严谨度,这些都是要依赖于聚焦反复训练才能深化的,做一遍显然不够,对完答案可以尝试写第二遍,跟自己第一遍对比,然后第三遍,再跟第二遍对比,每一次一定会有差异,不同的细节差异就代表着真正改进提升的地方,而且一定要用手写在标准的答题卷上,对字数控制和精简语言都有帮助。 12.归纳概括是所有题目基础。 搞定归纳概括,就拿到了七成以上分数,其他题型都是这类题目的变形或综合,所谓归纳、概括,一定是基于材料的,忠实材料原词原句原短语最重要,如果遇到材料原文口语化严重表意不明的情况,则需要结合积累做加工。 13.综合分析题的「分析」二字并不可怕。 让我们分析原因或者其他要素,这个分析过程其实材料的作者已经帮我们完成,涉及「原因」的要点他们提前埋在材料里面,只要我们识别出来即可,所以,题干改为「请根据给定资料,「识别」XXX 的原因,这样理解更直接更好把握。 14.对策提出题更多是在玩文字游戏。 题目要求有针对性,潜在意图告诉我们提出对策时要针对问题中的名词提,比如针对「消防通道被占用」,提出对策必须要包含「消防通道」四个字。 15.贯彻执行题的答案依旧源自材料。 只有个别地方需要自己加工或者创作,做完每道题后,可以问下自己,哪里不是忠实材料的自己创作出来的表达,经常这样比对,忠实材料的意识会越来越强。 16.逻辑层次的判定是相对概念。 有同学纠结「如何区分某个要点是问题还是原因还是危害?」。 先来看这个问题,我直接问你如何区分「XX 是爸爸?是丈夫?还是儿子?」,你肯定答不上来。因为爸爸、丈夫、儿子这些身份都是相对的,相对可爱 baby 他是爸爸,相对妻子他是丈夫,相对父母他是儿子,看到没有,这是一个相对概念,相对谁你扮演着什么角色,这个提问也一样,一个要点归属于「问题、原因、危害」具体哪个层次,得看题干要求,看在材料中相对于哪个对象,角色/层次定位是会发生变化的。 我们老是用固化的思维去学申论,用绝对的理念去理解相对的事物,那是行不通的。 17.申论小题是得分关键。 小题也是真正能拉开差距的地方,就国考来说四道题每道题漏一个点,最后可能就产生 8—10 分的差距。 18.不要偏信某一家参考答案。 关于申论答案,大机构对外发布的申论答案,特别是几十元书上的那种(主要是做宣传用,据说每年教材教研印刷要亏几千万),跟几万元高端班的答案不一样,所以你会觉得通过网上的答案反推作答思路有些凌乱甚至冲突,记住免费的永远是最贵的。 19.小题作答顺序要灵活。 对于参加江苏、北京公考的小伙伴,小